傳統締造者 — 羅兆榮老師

採訪:邱俊誠

曾在沙循生活的我們,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會見到他的蹤影,在圖書館裡,在各層的壁報板前,在操場上,都會見到他來去匆匆,一直忙忙碌碌的樣子,他就是羅兆榮老師。羅Sir在沙循內締造了不少傳統,今次小編就舊生們有興趣的傳統邀請羅Sir做了個訪問。

退休的萌生

因為到了退休年齡,因此也無法不退,但仍在找一些機會繼續教,繼續服務沙循。當然總有完的一天,因此亦在準備將來的生活。

關於粉筆畫那些事

首先羅Sir一來就講了一個讓我吃驚的消息,原本他是不懂畫畫的!話說大概11年前,當時學校舉辦一些活動,需要一些背景,羅Sir因而開始學畫畫。羅Sir提到,記得當時只是用壁報紙鋪在黑板上,然後用投影機將一些插圖投射到黑板上(很聰明的方法),然後跟著畫出來。最初是在足球隊的宣誓禮上開始,起初是用水彩,到後來插圖也差不多都參考過,就開始自己創作畫。而且這些畫用途很廣,可以用作活動籌備時的宣傳,亦可以用作活動當日的背景,到活動完結後亦可作為花絮的展板,可謂既環保又實用!
在中六時,小編為學生會成員,舉辦歌唱比賽。比賽當日,舞台上突然出現了一幅佈景,所有籌委上下都無不感到驚訝,有了此點綴,舞台立刻感覺高尚了好幾個檔次!其實這些基本上不是羅Sir的工作,但羅Sir的認為這些沒有分什麼團隊,什麼科,課外活動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而可以幫到手,大家高興點,又何樂不為呢!而且這些壁報有特定的觀眾,一些家長及學生都會仔細看,這可帶來更加多正面信息。有時將一些壁報的內容制作成小冊子,更可送給相關同學作為紀念。

「我愛寫作」的傳統

原來”我愛寫作”跟羅Sir的兒子有莫大關係。事緣羅Sir兒子幼稚園時有本習作叫”我愛寫字”,羅Sir就感到很有趣,明明是小孩討厭的,卻又叫”我愛”。羅Sir就以此開始”我愛寫作”,作為一個暗示,作為催眠。而為了鼓勵同學繼續寫下去,當然要有所獎勵,為了創造傳統,那獎就要特別點,就獎”叉燒飯”。有了獎勵,就成了同學催促老師改文,不是老師要求,是學生熱烈要求老師鞭策寫作的小遊戲,相信對很多同學而言,寫作的確需要一點特別的鼓勵。當中有些作品更會製成小冊子送給同學,從而可讓家長欣賞到學生的作品。

福音足球的發展

信仰是十分重要,這也開始了10多年,起初只是祈禱,但是羅Sir認為可以有多點照顧,會有午間查經班,出外比賽,交流等相關活動。傾談中,羅Sir十分強調是”福音足球隊”而不是”足球福音隊”, “足球福音隊”是傳福音的。而”福音足球隊”只有福音元素,只是一個平台將福音帶給同學,當中有信亦有不信的,而且會請好的教練照顧到不同的同學。另外羅Sir亦在研究將這福音球隊帶到其他校隊。
班際比賽

有別於一般學校的組織運作,沙循的學生比賽不是以「社」做單位,而是用「班」位作單位,那是羅Sir在開校時刻意引入的。
羅Sir說:「從人力資源的考慮:如此安排確實可以節省,或甚是8個社顧問老師的工作;然而從學生參與方面去理解分析:這樣分組可以鼓勵更多同學直接參與,從而增加各人對班的歸屬感。(高班與低班的傳承,只有交給學生會、學會聯會或兄姊組織去處理了。)開校的頭幾年仍有人會問,為何沙循為何不採「社際」?然而近年大家對它已見慣不怪,覺得「班際」在沙循乃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班際的好處最明顯事例莫過於陸運會及水運會啦啦隊比賽。「班」的組織為啦啦隊等比賽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若說啦啦隊是大部份沙循校友其中重要的集體回憶,相信也不會有太多反對吧!。惟有班的規模與格局,才可以從容讓學生組織起來,落實各種各樣的構想;而那裡確實又是最少老師的干預的地方,因此同學們可以盡情展現他們心底天馬行空的創意…  班際啦啦隊比賽成功的關鍵在於:學校信任學生的能力,又為學生們預留可以可舒展的空間… 我們相信在組織和參與的過程中,有著很多寶貴學習經驗,非一般課堂的教授可以達成的。好的經歷必須要刻意經營。獨立事件或許會是偶然發生;但一個優良的傳統卻絶不可能是無緣無故地出現的。背後一定做了很多的精密的策劃及部署;個別事情,已可以為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若事情年復一年地重現,每次都要在眾人的熱切期望中發生,它的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

工作中最有滿足感的地方

在沙循有許多空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無論是教學,還是增添學校氣氛的事,甚至球隊的照顧都可以做到。

對沙循舊生期望

羅Sir提到過往沙循給外界的印象是十乖、善良,有自己價值觀,明辨是非,這實在是得來不易。當然都有過高興和不高興的事,但這都是我們沙循的「舊」,希望各舊生可以繼續保持好的榜樣。此外更希望各舊生可以多為母校貢獻。羅Sir以哈佛為例,雖然沙循跟哈佛距離很遠,但哈佛能成為頂級學府,全靠一群舊生貢獻,以母校感到驕傲,只要沙循舊生都可以同樣為母校貢獻,以母校感到驕傲,相信沙循都可以成為更出色的學校!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