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創辦嘅勵進教育中心噚日舉辦中史優異生頒獎禮。教育局早前提出初中中史科課程諮詢,無將六四事件納入課程綱要,今次得獎者之一、就讀中大歷史系嘅胡羨恩就有唔同諗法,佢話應該將六四擺入課程,因為佢讀高中中史科有教內地改革開放嘅負面影響,包括忽視政治民主訴求同六四事件等,但講得比較簡略,如果初中課程加入呢啲事件,學生就可以認識更多。
曾德成﹕識中史助學生實現抱負
10名得獎者係文憑試成績優異、並就讀本地大學歷史系或修讀中史課程嘅學生,每人獲發5萬元獎學金,其中7人由大學推薦領取,其餘3人就由14名學生透過面試競逐。身兼教育中心理事嘅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致辭時話,認識中國歷史有助學生實現未來抱負,亦可以啟發思辨能力,中心希望透過獎學金改變社會對中史教育嘅輕視。
初中中史下學年成為必修科,中學6年都有修讀中史科嘅胡羨恩認為呢件係好事,因為有助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客觀認識中國歷史,但覺得同會唔會令學生更愛國無直接關係。佢話,中學中史老師每年都有講六四事件,學校唔會忌諱學生去認識呢段歷史。
【星島日報報道】勵進教育中心舉辦的「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踏入第二屆,今年共十名學生獲獎,各得五萬元獎學金。教育局早前要求全港中學,明年起把中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有得獎學生坦言非獨立成科模式學習,無損學習歷史的興趣,反而有助培養史觀。有得獎學生期望修訂後的初中中史課程,有助更整全認識國家歷史。
不少獎學金得主均在文憑試中史科考獲5**佳績,其中廠商會中學畢業,現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的陳沛滔,初中時以綜合模式於綜合人文科學習中史,但無損他的學習興趣,「老師按朝代講授,也明言高中再深入講授」,朝代興替與歷史人物的複雜關係,尤其引起他的興趣。高中自修完成文憑試課程,現就讀中文大學歷史系的梁婉儀,在內地修讀初中課程是採用兩史合併模式,她認為有助以世史角度看待中史,更能「從世界看中國」培養史觀。但兩人認為,中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有助加深學生對中史知識的理解。
政府正在修訂初中中史科課程,同是中大歷史系的得獎者胡羨恩坦言,雖然她就讀的中學不迴避「六四」等歷史事件,但改革開放等近代史課題略教,她本身感興趣的乙部文化史內容,更完全不作講授。她期望新課程加入文化史及香港史內容,能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中史有更整全的認識。
勵進教育中心理事、中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人曾德成指,社會近年對中史逐漸重視,隨着政府把中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期望學生在中國歷史及文化得到必要認知。
【道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中國歷史教育是近年社會焦點,勵進教育中心特別設立「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每屆嘉許10名於文憑試中史科表現突出,並於本地大學修讀中史或歷史的學生。今年獎學金頒獎典禮於昨日舉行,邀得中聯辦副主任仇鴻、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等主禮。對於政府早前宣佈,下學年將全面落實中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多名獲獎的學生都表示認同,有本身於初中以「綜合人文」模式讀中史的過來人指,有關模式覆蓋的知識始終不夠深入,認為獨立必修可讓學生更專業及全面學習中史。
「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昨於中銀大廈舉行頒獎典禮,計劃旨在突顯中史科在香港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及鼓勵更多於文憑試中史科成績優異的學生升讀大學歷史系或選修中史。除仇鴻、范徐麗泰外,中銀香港控股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及勵進教育中心理事曾德成亦有主持典禮,另活動亦邀得各得獎學生及其家長、現正就讀的大學院校代表,以及其中學校長及中史科老師出席。
有關獎學金為5萬元,略高於大學一年的學費,今年10名得獎者均是大學歷史相關院系推薦、於文憑試中史科獲佳績的新生,其中3人更獲最高的5**級。
得獎者之一、香港大學人文學院一年級生陳沛滔對中國歷史興趣濃厚,尤其是不同朝代國力之間的變化及相關因素。因應近年初中中史獨立成科的討論,他指其中學母校正是少數初中未有獨立中史科的學校之一,主要於綜合人文科學習中史相關知識。他不覺得綜合人文科課程的中史部分零碎,只是覆蓋的知識不夠深入,認同獨立必修科對學生有益,因教學模式會更專業及全面,促進及深化學生對中史的了解。他又表示,歷史教育難以正/負面角度去看,學生應以客觀的想法去學習,以局外人的身份去了解歷史,不應受個人政治觀點影響。
學中史助學生判辨是非
另一得獎者胡羨恩現就讀中文大學歷史系一年級,她認為初中中史成獨立必修科,能幫助學生自小建立對國家的認識,如兩史合併,學生學到的歷史知識會較表面。她又指中史教育有助培養學生判辨是非的能力,在學習過程對國家發展亦可有較客觀認識,又建議同學可多看課外書籍,豐富額外的歷史知識。
中四從內地來港、自修文憑試考入中文大學讀中史的梁婉儀同樣獲得上述獎學金,她認為初中中史獨立必修,對學生不會有太大難度,而學好中史也能補充日常常識,對現時初中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