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戰沙循 陳國強老師訪問

/劉其烽 剪接/鄧智仁校友

內容節錄

強來自哪方?

初來教書的時候,同事都叫我英文名的簡寫【KK】,學生叫我【陳SIR】。我任教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加入沙循至今已二十多年,那年是1985年,當時是學校創校的第三年。

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自小便很喜歡教書,我記得當我讀書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很喜歡看書了,又很喜歡和同學及其他人分享自已學習的東西,那時總想著,有哪個行業可以保持經常閱讀的呢?慢慢想來,就是教師了,這就是我選擇當教師的原因了。
初畢業時,我曾想過為何我會選擇沙循呢?說真點,當時我對這間學校不太認識,而我入職時正是創校第三年。那時沙循很早便開始聘請老師了,大概是2月吧,便聘請9月的教師了!
我當時仍是在中文大學中文系的準畢業學生。2月才剛是學期初的開始,但已準備找工作了,剛巧沙循又有空缺,故我毅然寄出應徵信,想著作為我初到社會工作的熱身吧!誰不知一切十分順利,我很快便到校第一次面試、第二次面試,再告知獲得聘用,那時只是3月 — 我還未畢業呢!
所以,選擇這間學校教書,並沒有甚麼特別原因,只是我希望教書,而學校也是基督教背景,於是便申請應徵了!
在沙循工作久了,對沙循建立了歸屬感,愈來愈喜歡這所學校,才令我留了下來。

聰明反被聰明誤?

如果真的要去比較的話,很多方面都很不同,學生當然是不同了,整個社會環境也很不同,如果要說最大的分別,我想就是現在的學生比較聰明,他們的才能也愈來愈多,基本上,只懂讀書的話,是不夠入讀沙循的。他們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才能,如體育、美術、音樂等等,所以我們的學生才能確實很多。
但要論師生關係和接觸,我比較喜歡從前師生之相處。從前的學生成績只屬一般,
所以大家在學業的追求上,會彼此努力,互相有共同的期望。學生願學,我亦願意負出以提升同學的水準。當看見大家一起努力後而獲得成果時,能見證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快樂難言。反觀現在的學生,他們實在太聰明了,已經不能知道究竟是自已教導有方或是他們聰明而得來的成果了。
其次是社會風氣不同了,價值觀截然不同了,學生自身、興趣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例如電腦網絡方面,他們很懂得這些玩意,但我卻不大懂,因此,使我們溝通機會又少了。

Comments

comments